为重温革命历史、感悟井冈山精神,不断增强教师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厦门大学医学院基础二教工党支部与联合教工党支部携手共赴井冈山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团队力量”实践教育活动。

重温峥嵘岁月,在历史现场感悟初心使命
7月11日晚,实践教育活动在专题学习《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中拉开序幕。开班仪式上,支部党员们围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历程、斗争经验及精神内涵展开深入研讨,为实地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7月12日至13日,党员们先后走进大井毛泽东与朱德旧居、小井红军烈士墓、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读书石、残墙、感情树三件原物静静矗立,见证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环境中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奋斗历程;小井红军烈士墓前,大家敬献小白花,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缅怀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深刻体会“为主义而牺牲”的崇高信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内,全体党员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在碑林与雕塑园间感悟革命先辈“坚定执着追理想”的赤子之心。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通过实物陈列与现场讲解,同志们系统回顾了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艰苦斗争史,从“朱毛会师”到“黄洋界保卫战”,一个个历史场景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绝境中开辟革命新路的智慧与勇气。

践行井冈山精神,在实践体验中凝聚奋进力量
“以前在书本中学习‘实事求是、勇闯新路’,今天站在八角楼前,才真正理解这八个字的千钧重量。” 在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址群,教师党员们凝视着毛泽东当年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的煤油灯,深刻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立足实际探索革命道路的科学精神。

在黄洋界哨口,全体党员集体朗诵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的豪迈诗句,生动诠释了“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内涵。随后,大家沿着陡峭的山路重走“挑粮小道”,亲身体验红军官兵同甘共苦、自力更生的奋斗历程。老师们纷纷表示,如今的教育事业虽不再面临枪林弹雨,但“官兵一致、攻坚克难”的精神仍需传承,要以更务实的作风投身教学科研。
汲取红色力量,把精神传承融入育人实践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其精神内核与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高度契合。此次实践中,教师党员们特别关注红色文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路径。在龙江书院——中国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旧址,大家结合高校教师职责,就“如何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育人质量”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要将井冈山精神中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
活动结束后,联合教工党支部书记方润老师表示,井冈山之行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师德师风洗礼。作为医学院教师,既要传承革命先辈坚定执着追理想的精神,也要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在培养医学人才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信仰,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厦大力量。
此次实践教育活动,将红色历史学习与党员教育主题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教师党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党员教师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井冈山精神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动力,在新时代教育事业中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图文/黄静茹 彭璐 审核/魏杰 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