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首页 > 学院新闻 > 综合 > 正文
厦门大学医学院国际生命伦理系列讲座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3日浏览次数:

10月14日下午,厦门大学医学院建院 30 周年系列活动之国际生命伦理学系列讲座在医学院成义楼 102 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医学院生命伦理中心马永慧副教授和生命科学学院吕建伟博士主持,来自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的四位国际知名学者主讲,来自我校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及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河南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一百多位师生参与活动。

讲座正式开始前,医学院副院长张杰教授代表学院出席活动,为远道而来的国际嘉宾赠送纪念品并表示欢迎与感谢。

接下来四位学者围绕生命伦理学前沿议题展开深入分享。第一位讲者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 Robert Sparrow 教授以 “设计差异带来的影响:当论及伦理问题时,线粒体替代疗法与基因组编辑能否被区分开来?”为题,从 “设计” 的道德意义切入,梳理线粒体替代疗法(MRT)在澳大利亚的立法进程与临床实践,对比分析MRT与生殖细胞基因组编辑(GGE)的伦理边界,指出 GGE 可能存在 “工具化人类”“引发过时风险” 等问题。第二位讲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 Brian D. Earp 教授,他带来 “作为 JME 期刊的主编,我们在接收论文时看重什么?”这一现实话题,详细介绍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JME)与JME Practical Bioethics两本期刊的定位差异,同时给出投稿关键建议。第三位讲者是荷兰莱顿大学的 Marleen Eijkholt 副教授,她以 “死后取精:实践可行还是关乎原则?” 为题,通过 “26 岁男性遭雷击后伴侣请求取精” 的案例,对比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的政策差异,探讨医院制定相关政策的核心要素,为临床伦理实践提供参考框架。第四场报告新加坡国立大学 Kathryn Muyskens 博士带来“在临床诊疗中建立信任:新加坡中医与西医医生的对比研究”。她分析中医与西医在医患信任建立中的差异因素,探讨医疗公正、跨文化伦理及医疗可及性不平等问题,为提升临床诊疗信任度提供新思路。

本次生命伦理学讲座汇聚国际专家,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覆盖生殖伦理、期刊投稿、临床伦理、跨文化医疗信任等多个前沿领域。讲座由“厦大群贤”公众号全程直播,线上参与人数逾千人。本次活动激发了师生对生命伦理学议题的浓厚兴趣,提升了大家的伦理意识、启发了跨学科视角下的伦理思考。

(图文/黄筱雅,马永慧,审核/李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