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首页 > 学院新闻 > 综合 > 正文
“医”启成长,育见智慧——医学院成功举办两场“家庭教育小讲坛”活动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30日浏览次数:

为切实助力教职工家庭解决育儿困惑,提升家庭教育品质,厦门大学医学院工会与妇委会于2025年10月精心策划并举办了两场家庭教育小讲坛活动。活动伊始,医学院妇委会主任李文君老师为在场教职工介绍了本次系列活动的宗旨与安排,为接下来的精彩分享拉开序幕。两位学院资深专家带来内容扎实、启迪心灵的育儿分享。累计有五十余名教职工共赴这场关乎爱与成长的秋日之约。

首场讲座于10月16日举行,由厦门大学医学院洪燕珠副教授带来题为《放下对成绩的执念》的深度分享。洪教授并未停留于“不要唯分数论”的简单呼吁,而是结合自身育儿实践,层层剖析了“成绩执念”的深层成因与社会文化背景。她指出,过度聚焦分数,往往源于对未来的焦虑与对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忽视。洪教授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家长们思考教育的本质目标——即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内在驱动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她详细阐述了如何将关注点从“考了多少分”转向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探索,用家长自身榜样的力量去引导孩子构建坚实的自我价值感,而非将自信完全建立在分数之上。她还分享了如何在日常互动中,通过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沟通,传递无条件的爱与接纳,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成绩如何,我都被珍视和支持”,从而真正解放孩子与家长双方的心灵枷锁。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现场教职工提问踊跃,气氛热烈,洪老师就大家关心的教育实际问题给予了细致的解答。

第二场讲座于10月24日开讲,厦门大学医学院沈曲副教授以《亲子沟通心灵密码:读懂孩子,让爱流动》为主题,为大家解锁高效亲子沟通的密钥。沈老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咨询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儿童及青少年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与行为特点。她强调,有效的沟通始于“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情感与需求,而非仅仅针对行为本身做出反应。讲座中,沈老师强调高校工作背景下的家长应该从“学术脑”转变为“父母心”,转变自己工作中的身份去跟孩子沟通,并通过沟通“四部曲”的教学,通过角色扮演、现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参与者直观体验并练习如何化解亲子沟通中的场景。她特别指出,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家长需要创造安全、信任的沟通氛围,让孩子敢于表达真实的想法与情绪。沈老师还引导家长们反思自身的沟通方式,学会管理情绪,将每一次互动都视为增进理解、加深情感联结的契机,从而真正让关爱在家庭中顺畅流动,滋养每一位家庭成员。

活动结束后,参与教师深感共鸣、收获良多。一位老师分享道:“家庭教育小讲坛像一场及时雨,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以往对孩子成绩的过度焦虑。现在,我学会了更多地关注他的学习兴趣和点滴进步,亲子关系也因此明显缓和。当我尝试运用讲座中学到的方法与孩子沟通时,他竟主动向我敞开心扉,分享了在学校里的小秘密,这份惊喜和感动前所未有。”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温暖修行,而家庭,则是这场修行中最核心、最持久的课堂。厦门大学医学院妇委会始终紧紧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核心,已累计成功举办十场家庭教育小讲坛。讲坛系列活动作为妇委会着力打造的精品活动,不仅持续为教职工家庭提供了科学、前沿且极具操作性的家庭教育指引,更构筑了一个宝贵的同行者社群,实现了经验共享与智慧共生。未来,医学院妇委会将继续坚守初心,深耕育人阵地,持续为巾帼赋能,与广大教职工家庭“医”起成长,共同托举孩子们健康、快乐、全面的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家庭根基,贡献厦大医学人的智慧与力量。

(图/黄彩虹 文/黄冉 审核/ 辛晓丹 )

Top